抗车辙剂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?
抗车辙剂是一种用于提高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添加剂,主要用于高温、重载道路(如高速公路、公交专用道、交叉口等)。以下是其详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:
一、抗车辙剂的类型
聚合物类(如SBS、PE、EVA改性剂)
特点:提升混合料弹性、高温稳定性。
纤维类(如木质素纤维、聚酯纤维)
特点:增强骨架结构,减少沥青流动。
复合类(聚合物+纤维+添加剂)
特点:综合性能优,成本较高。
二、使用方法
1. 掺配比例
推荐掺量:通常为沥青混合料质量的 0.3%~0.5%(具体按厂家说明调整)。
聚合物类:0.3%~0.4%
纤维类:0.4%~0.5%
复合类:0.3%~0.5%
2. 混合工艺
干法工艺(适用于颗粒状抗车辙剂):
直接投料:将抗车辙剂与集料(石子、砂)同时加入拌缸,干拌 5~10秒。
加入沥青:继续湿拌 30~40秒,确保均匀分散。
示例:PE改性剂通常采用干法。
湿法工艺(适用于液态或需预混的改性剂):
预混:将抗车辙剂与沥青预先混合(160~170℃),制成改性沥青。
拌合:再将改性沥青与集料拌合。
示例:部分SBS改性剂需湿法处理。
3. 施工温度控制
拌合温度:比普通沥青混合料高 10~15℃(通常 160~180℃)。
摊铺温度:≥150℃(确保流动性)。
碾压温度:≥130℃(初压)、≥90℃(终压)。
4. 摊铺与碾压
摊铺:均匀连续作业,避免停机导致温度不均。
碾压:
初压:钢轮压路机(静压1~2遍,振压2~3遍)。
复压:胶轮压路机(4~6遍)。
终压:钢轮压路机(消除轮迹)。
三、关键注意事项
储存条件:
防潮、避光,聚合物类需密封(避免结块)。
拌合均匀性:
干法工艺需延长拌合时间,避免结团。
施工环境:
雨天或基层潮湿时禁止施工。
兼容性测试:
新批次抗车辙剂需先做小试,验证与沥青及集料的配伍性。
四、效果验证
实验室检测:
车辙试验(动稳定度≥3000次/mm,普通沥青混合料通常为800~1500次/mm)。
现场检测:
使用激光断面仪或3D扫描评估车辙深度。
总结:抗车辙剂通过增强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,显著减少车辙病害。施工时需严格把控掺量、温度及工艺,并结合实际路况选择合适类型。